Sep 13, 2008

八月十四

幻影书
==保罗·奥斯特 著==

一直到完全读完,我才知道这本书与我,与杭州的距离有多近。译者孔亚雷,即是杭州日报社的编辑——无怪乎看到这个名字时我会觉得似曾相识。颐园,枫林晚;曹洁,夏雨清,朱升华,都是熟悉的地点,熟悉的名字。当然,当然,我不应该忘记这书本就是浙江的出版社发行的。所以,看到遇见什么杭州的事物一点都不稀奇。但是我想直到多年以后,直到死去,我都忘不了2008年的那个夏天,我坐在摇摇晃晃的火车里,读着这样一本书,远离了生活六年的杭州。

读《幻影书》之前,我并不了解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是怎样一个作家,更没有看过他的小说。一如此前我不知道孔亚雷有“中国的村上春树”之称(拜google和wiki所赐,现在我对两位的了解程度令我自己都感到惊讶)。他的履历算不上曲折,和离奇更不搭边。十来本小说,几部剧本,若干个奖项,还有一本诗集(这其实并不意外,奥斯特的小说,用孔亚雷的说法是每个句子都有音乐的节奏感)。出色,但绝非独一无二。不过放下书后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订购了所有已出版的奥斯特小说中译本。没有丝毫夸大之意,我的确无可遏制地喜欢上了这位作家。

目下正在看的是《神谕之夜》,就时间线而言正好是在《幻影书》之后(是的我准备读完他的近作后回头去翻那些“经典”)。两部小说有不少相似处,都是讲述作家的故事,主人公都刚刚从人生的重大打击中恢复过来(或者还在恢复期),都是故事里套故事——主角作家在写别人的故事,而里面也许还嵌着另外一个故事——某些桥段会重复地出现。我这样叙述性的语言实在太苍白,难以描摹出奥斯特的匠心来。他的故事有一种紧绷感,点缀着隐喻和暗示,遗憾中孕育着希望——让我想起了点点星光这个词(lights in the darkness)。他在故事中偶尔跳跃到他处的闲笔更是异常吊诡的优雅。孔亚雷的文笔也很值得欣赏,平顺而舒畅。相比之下,《神谕之夜》的译者显得有些笨拙。当然,故事还是一样的好。

======写博不断被打断的分割线======
絮叨了半天好像和书的内容基本没怎么说到,概括对我来说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情。另一方面,我也憎恨剧透。最后,让我引用一段奥斯特的文字,这是《神谕之夜》的第一个段落。
“我病了很久,出院那天,几乎忘了怎么走路,也差一点想不起来自己是谁。医生说,努把力,不出三四个月,你就能回到老样子。我不信,可还是照他说的做。他们一度对我放弃希望,而我现在居然推翻他们的预测,奇迹般活过来,出了活下去,我还能有什么选择?就当前面还有未来等我吧。”

Sep 9, 2008

It's a long long goodbye....

到家了
家里终于有网络了